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5-09-22 15:29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p218
2.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地位。P218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每个小要点的内容都可以出多选)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p220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p221—222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概括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反映了对人类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着重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妥善协调各种关系,更突出反映了为民执政的理念,反映了我们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还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的近期奋斗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当前,我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确实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也处在一个特别容易引发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矛盾凸显期”。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总要求和重点: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p223-224
    (1)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
        (4)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
        (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p224-225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225
5.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22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此,必须着重落实以下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上一篇: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下一篇: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