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 台湾问题的由来:p229
(1)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
(3)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从大陆退居台湾。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扶持下,在台湾继续维持其反共的政治架构,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2.台湾问题的实质:p229
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有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摆上自己的议事日程。
就在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时,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派兵进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与此同时,还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
其后,美国又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对峙局面。
直至今日,美国仍然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没有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而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
3. 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P231
4. 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p231
(1)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2) 四目: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
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双方互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P232
2.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P232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p233
(1)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p234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5.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并于1842年8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P235
6.1860年10月英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P235
7.1898年6月英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P235
8.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并经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邓小平称赞它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P236
9.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p236
(1)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2)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香港回归将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
(4)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0.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p237
11.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1)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是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重大成果。
(2)标志着外国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里程碑。
(3)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1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P238
1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重要思想的发展:p238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4)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14.针对台海局势的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四点意见: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5.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p239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政策法律化。
16.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P240
17.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阐述了对台工作指导思想主要任务:p241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3)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