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P172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P172
3.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72
总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2)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 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173
(1) 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2) 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P173
6.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国体。P173
7.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p174
(1)在政权组织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地表明了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
(2)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8.现阶段人民的组成部分:p174
(1)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
(3)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9.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p174
(1)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
(2)作用和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公平,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0.所谓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p175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p176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的高效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来管理国家。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177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P177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是:p177—178
(1)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3)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有助于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利益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P179
1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P179
17.如何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p179—180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错的,早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经济生活往来密切,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很广泛,适宜实行统一国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
(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18.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广泛的自治权利是:p180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3)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4)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5)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19.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基本特征:p180-181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而建立的。
(2)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
(4)实行民主集中制。
(5)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
20.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提出必须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P181
21.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p181
(1)首先,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实现。
(2)其次,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22.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P182
23.在城市,主要实行以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为基本内容的社区民主政治建设。p182
24.在企事业单位,主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p182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 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p182
2. 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p182
3. 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p182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P182
5.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鲜明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P183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p183
(1)这在根本上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7.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P184
8. 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p184
(1) 一要健全民主制度;
(2) 二要坚持依法治国。
9.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p185
(1)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2) 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得社会制度决定的。
(3)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要使它臻于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10. 社会主义的自由,是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自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P186
11.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有或者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通常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P186
1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P187
13. 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P187
14.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人权。P187
15.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P188
16. 1980年,邓小平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P188
17. 怎样推进政治体制改革:p189
(1) 总体上,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 具体来说:
1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② 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多选);
③ 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18. 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看:p189
(1) 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2) 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3) 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19. 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90
(1)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2) 完善法律制度;
(3)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4) 建设服务型政府;
(5)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三节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90
(1)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P190
3.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着深刻的内涵:p191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谁来依法治国,关系到法制性质的根本问题;
(3)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
(4)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4.依法治国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p193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193
(1)有法可依是前提;
(2)有法必依是核心;
(3)执法必严是关键;
(4)违法必究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