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15-09-22 15:27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P147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同时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p147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p147
总论: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48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151
5.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p148
6.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p148
总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 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2)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7.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如何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p149
    (1)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形。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有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
    (4)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由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少一点,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9.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一些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P149
10.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P150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们要长期稳定这种体制,关键和核心是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P150
12.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P150
1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p150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1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p150
15.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p150
16.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p151
17.看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P151
18.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
19.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不剥削他人的劳动,不具有剥削性质。P152
20.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P152
21.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153
    (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2)非公有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3)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非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市场主体多元化,激活了市场竞争机制,并促使公有制企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4)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p153-154
    (1)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3)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P156
2.党的十四大正式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57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p158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解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159—160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结合:p160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2)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6.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P160
7.加强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去实现调控的目标的。P161
8.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P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P162
2. 按劳分配的内容:p162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
    (2)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
    (3)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
    (4)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p162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p163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分配的主体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形式;
    (2)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
    (3)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4)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163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p163-164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p164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
    (3)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 (红利、股息、利息、债息,租金等)
    (4)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入股、信息咨询)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基本上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P165
9.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包括资本、劳动、土地、技术、信息和管理。p165
10.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再次明确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P165
11.先富和共富的关系:p166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生产要素也以其对生产的贡献参与分配。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①一是示范作用;②二是帮助作用;③三是带动作用。
12.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167
13.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168
14.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P168
15.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P168
16.当前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p169
    (1)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1)另一方面要规范分配秩序,运用法律、税收等手段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7.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P169
18.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170
    (1)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
19.当前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p170
    (1)一方面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2)一方面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20.当前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p171
    (1)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
    (2)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3)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上一篇: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下一篇: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