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7《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 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p70
(1)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
2.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P70
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坚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毛泽东提出了以下观点: p71
(1)不能剥夺农民;
(2)不能超越阶段;
(3)反对平均主义;
(4)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5)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
4.刘少奇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P71
5.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观点,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P71
6.陈云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p71
7.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P72
8.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p72
9.邓子恢等提出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p72
10.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主要内容:p71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地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p72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p73
2.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原因:p74
(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严重倾向。
(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3)把苏联模式的弊端当做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P74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P74
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p75
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P75
7.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p75
8.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p76
(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显著特点);
(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
9.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目标:p76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方面
(2)“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方面
10.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P78
1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P78
12.生产力目标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 p78
(1)“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2)“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向共同富裕为条件的。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p80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发展才是硬道理:p82
(1)中国发展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我们的发展;
(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85
(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4.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p85-86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
5.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 p86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p88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科学技术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7.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p88
8.科教兴国战略:p89
(1)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3)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4)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9.人才强国战略:p89
(1)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
(3)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4)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