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00163管理学概论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2015-08-26 09:27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1. 简述知觉和感觉的概念?【201201单选】
答:(1)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 【记忆】简述知觉的过程、种类和基本特性?【201110单选、201201多选】
答:一、知觉过程:
(1)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
(2)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的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
(3)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4)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二、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  (2)运动知觉。  (3)时间知觉。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3.【记忆】简述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和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
答:一、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
(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也往往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数。
二、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3)人造计时工具。
(4)生物钟现象。
 
4. 【简单应用】联系实际,应用于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客观因素?
答:一、主观因素:
(1)兴趣差异对知觉的影响。
(2)态度不同,知觉理解不同。
(3)需要和动机对知觉的影响。
(4)过去的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5)心理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的影响。
(2)重复性刺激物的影响。
(3)活动性刺激物的影响。
(4)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影响。
(5)知觉情境的影响。
 
5. 【记忆】简述社会知觉的概念以及种类?【201201单选】
答: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可以定义为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
等内心世界的认识。
(2)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的认识。
(3)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
(4)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6. 影响对他人知觉及人际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对他人的知觉依赖于许多因素,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行等。
(2)知觉者的认知结构、认知标准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即知觉者的态度、认识水平和判断标准必然会影响他对别人的知觉。
二、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
(1)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人际关系是简单还是复杂,是真实还是虚伪,长久、稳定,还是短暂、变化没事正式还是非正式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判断。
(2)主体本身的特点。知识经验、情绪状态,态度倾向、个性特征等会影响人际知觉的效果。
(3)认知主体对组织及组织观念的认识,是否有全局观念、纪律观念、发展观念、革新观念。
(4)认知主体对职位的认识,如正确的职务、职权、职责、职规、职德等观念也影响人际关系。


7. 简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重要途径和自我管理方法?
答:一、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1、物质与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精神(心理)自我。
二、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人们往往通过以下途径来形成与认识自我:
(1)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镜像自我”以人为镜来促进自我知觉的形成。
(2)根据角度理论,采取角色换位的方式认识自我。
(3)通过社会比较方式,将自己与他人或社会规范、标准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我心理反思与反省的方式来认识自我。
三、自我知觉的自我管理方法:
(1)改变与改造环境,促进自我的发展。
(2)通过再社会化途径,改变与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3)脱离不良环境,以利自我发展。
(4)回归社会,适应环境,以利自我免疫与发展。
(5)从他人、社会、团队、大局、全局、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超越自我。
(6)通过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理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等。
 
8. 简述角色知觉过程、角色知觉标准以及影响因素?
答:一、角色知觉过程:
(1)角色认知与角色期望结合,发现寻找自己的角色。
(2)角色行为与角色评价结合,据此调整并坚信角色行为成功。
(3)角色意识与角色确立,并能成功扮演各种角色。
二、角色知觉标准:
(1)情绪和情感标准。
(2)动机标准。
(3)社会地位标准。
(4)社会服务于社会贡献标准。
(5)个性心理特征标准。
三、角色知觉的影响因素:
(1)角色期望效应。
(2)角色定势与刻板效应。
(3)角色冲突处理。
(4)角色负担与压力。

9. 【重点】简述归因的概念以及内容?
答: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
二、归因的内容:
(1)社会行为成败归因研究。即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找出人社会行为成功与失败的内部与外部原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与不可控的原因等。
(2)社会推论问题研究。即根据人的行为及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素质、个性差异做出正确的推论。
(3)期望和预测行为的研究。即根据过去已发生的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行为。
 
10.【记忆】 归因的理论模式包括哪三种?
答:一、海德的归因模式:
(1)把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种。
(2)提出共变、排除这两条解释归因的原则。
二、维纳的归因模式:
(1)归因努力或不努力的程度。
(2)归因能力的大小。
(3)归因工作(学习)任务难易程度。
(4)归因个人运气与机会的好坏程度。
三、凯利的归因模式:
(1)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即指当前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有特殊性,与他自己当前的其他行为是否不相同(差异)
(2)一致性资料,即指某人的某种行为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
(3)一贯性资料,即指某人的某种行为发生时一贯的,还是偶然的,前后行为是否有一贯性。
 
11. 【重点】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克服方法?【201110论述】
答:一、常见的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  (2)认知性归因偏差  (3)动机性归因偏差 (4)性别的归因偏差  (5)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  (6)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二、归因偏差的克服:
(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以及有针对性地消除归因偏差。
(2)要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尾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
(3)要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努力)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能力)来归因,克服自信不足的偏差,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来改进工作与提高工作绩效。
 
12. 【记忆】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主要有哪些?【201110单选、201110多选、201201单选】
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1)首因效应是指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
二、晕轮效应;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三、心理定势现象;山东人“身体魁梧,豪爽正直,吃苦耐劳”,而江浙人“身材瘦小,精明能干”,这是按地区特征形成的刻板印象。
四、制约现象;是指人们平常所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条件反射效应。
五、其他影响因素:
(1)线索偏差(2)迷信心理(3)情绪效应(4)投射作用(5)积极性偏差
(6)自我中心偏差(7)后视偏差(8)名人效应(9)自己人效应
 
13.【记忆】简述对人的知觉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答:(1)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2)影响绩效评估
   (3)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
   (4)影响职工的忠诚
上一篇:00163管理学概论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

下一篇:00163管理学概论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