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六)

2015-08-10 09:53来源:福建自考网
个人所得税
  1.定义: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的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制定新的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
     (1)涵义:“三税合一”
     (2)必要性:是为了解决现行法规与形式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
  3.制定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原则: (1)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加以调整。
            (2)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
            (3)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
  4、纳税人:
  ①居民: A有住所的个人 B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①   居民: 无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5、征税范围:①对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全部所得 ②对非居民:来源于中国的所得
 对于居民的境外所得,实行税收抵免
  ①准允抵免的应是纳税人实缴税款
②   允抵免的税款不能超过限额(按国内税率计算的税额)
③在境外实缴税款低于扣除限额的应补交;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当年抵扣,但可以在以后5年内抵扣。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全月应纳税所得  税率  速算扣除               全年应纳税所得     税率      速算  
不超过500      5      0                  不超过5000       5        0 
500~2000      10     25                   5000            10       250
2000~5000     15     125                 10000~30000     20       1250
5000~20000    20     375                 30000~50000     30       4250
20000~40000   25     1375                超过50000        35       6750
40000~60000   30     3375                全年应纳税所得      税率      速算  
60000~80000   35     6375                 不超过20000     20       0
80000~100000  40     10375                20000~50000     30      2000
超过100000     45     15375                超过50000       40      70000劳务报酬所得
 6、征税对象 及应纳税额
 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每月收入-费用扣除标准2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劳务报酬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3、        >20000元,但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4、        >20000元。               <200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稿酬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1-30%)
                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八、财产租赁所得;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        >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应纳税额=收入*20%
                  2、应纳税额=来自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50%*20*
                  3、应纳税额=储蓄利息*5%
  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十、偶然所得;应纳税额=收入*20%
十一、免税项目:1、国务院等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偿     6、军人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十一、.征收管理:
征收方法:源泉扣缴,个人自行申报       纳税期限:次月7日内
上一篇: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五)

下一篇:自考《中国税制》课堂整理资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