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传播学概论》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点击查看2019年4月福建自考备考《传播学概论》复习第三章(1)
第三章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
学习指导:本章非常重要,需要结合后面各章加以综合理解。要求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分析实际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
一、概念
1.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二、问答
1.美国学者戴维·伯洛对传播过程有何看法?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依据自学考试吴文虎2000年版《传播学概论》整理。特此声明: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复习参考使用。
“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第二节传播理论与模式、方法的关系
一、概念
1.理论与模式的区别: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表述,而“模式”则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
2.模式的类型: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学模式。最常用的是图像模式。
3.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二、问答
1.何为传播模式,它对于传播过程研究有何意义?
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表述,而“模式”则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
具体地说,模式的作用是: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在这里,就是“简洁地”体现和表述各种传播理论,使人们不致陷入纷繁的细部,而能清晰地观察到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本质部分。
点击查看:
2019年4月福建自考《传播学概论》重点章节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