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以性的综合为特征的。主要是:微观与宏观的整合、能动性与结构的整合、理论的综合。
一、微观与宏观的整合
瑞泽尔:从主观形式和客观形式中将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进行整合,提出:宏观的主观性、宏观的客观性、微观的主观性和微观的客观性。
亚历山大:多维度的社会学,提出集体与个人,唯心与唯物的整合。
柯林斯:从微观层次提出互动仪式链,然后从这儿将理论引向宏观层次。
科尔曼:微观与宏观的联合
埃利亚斯:构型
二、能动性与结构的整合
吉登斯:二元性来整合,将能动性和结构看成是二元性的,二者是不能分开的。
布丢:通过场域和惯习来完成。惯习是一种内化的精神结构或认知结构,人们通过惯习与社会世界打交道,惯习既能产生社会,又能由社会产生。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中的一种关系网络,场域的结构限制着行动者。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生活世界是一个人们互动与交往的微观世界,系统植根于这一世界,来源于这一世界,但是系统最终却发展出自己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