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三)
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P39-67)
& 企业统计组织工作(P39-48)
一、企业统计组织系统(P39-40)
企业的核算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而作为企业的统计组织体制,则要以企业内部综合统计为中心,以车间基层统计为基础。综合统计在企业统计组织中的中心地位,是由综合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企业的统计组织与企业的规模有密切关系。一般的企业是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统计制。在小型企业里,则为厂部和车间(或班组)的两级统计体制。而大型企业,可设四级甚至五级统计体制,为适应整体工作的需要,统计人员的岗位可设专职或兼职。
1、综合统计工作 P40
2、职能部门统计工作P40
3、车间统计工作P40
4、班组统计工作P40
二、企业统计工作过程(P41-45)
企业经济统计主要有三个工作过程,即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资料的整理与企业统计分析。
(一)企业统计调查(P41-42)
企业经济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大量搜集企业经济统计资料的过程,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企业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企业统计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调查对像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照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二)企业统计整理(P 42-44)
1、整理的概念与作用(P42-43)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并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不仅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使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统计整理方案的设计(P43)
统计整理方案的内容包括:
(1)确定汇总的经济内容与综合表;(P)
(2)确定分组的标志与分组的方法;(P)
(3)确定资料汇总所采用的形式;(P)
(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与方法。(P)
3、统计整理的内容(P43-44)
通过统计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材料,必须进行加工整理,并进行审查,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P)
逻辑审查(P 43)
设疑审查(P 43)
人机审查(P 43-44)
(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P44)
(3)编制统计表或分析表。(P)
4、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P)
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传统的报送方式和软盘报送或计算机网络传送方式。
(三)企业统计分析(P44)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
1、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
生产条件的统计包括存量和流量的统计,与之对应的企业统计分析有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2、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
(1)投入方面。
劳动分析:
原材料分析:
设备分析:
产品成本及财务分析:
(2)产出方面。
3、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
三、企业统计资料的来源(P46-48)
企业经济统计资料,是企业各级统计组织工作的成果。
企业经济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车间和各职能科室所提供的经济统计资料及企业外部搜集的统计资料。
(一)企业内部统计资料(P46-47)
1、来源于车间。(P46)
主要包括: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劳动时间利用、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等资料,再有就是车间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
2、来源于职能科室。(P46-47)
企业职能科室统计资料来源与内容
资料名称 内 容 提供单位(来源)
1、产统计资料 产量 产值品种计划与生产 生产或生产计划部门
2、品质量统计 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特性
工作质量 质量检验或质量管理部门
3、材料统计 供应 收入 拨出 消耗和库存
总耗和单耗(或利用率) 供应部门
4、源统计 收入拨出 消耗 结存及其平衡关系 能源管理部门
5、备统计 生产和动力设备的数量 能力
完好情况利用程度 维修等 设备或设备动力部门
6、品销售统计 产品销售 库存 合同执行情况
产品销售价格产品销售预测 销售部门
7、术进步和 技术改造设备现代化和工艺状况
新产品开发统计 电气化 机械化 化学化新产品的
设计与开发 技术或开发部门
8、劳动工资统计 人员变动情况 劳动时间利用
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 劳动或人事部门
9、务成本统计 资金 成本 利润 税金 财务部门
(二)企业外部统计资料
是由综合统计部门通过行业交流、市场调查等方式取得。主要搜集行业内部相关资料、市场动态,如:
作用(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