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二)
& 企业组织类型(P10)
一、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P10)
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企业组织结构是由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范围和管理效能(本地、跨省市、跨国)决定了其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
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业)部式组织结构和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
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形式。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性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生产流程一级市场环境等。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也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的核算形式(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核算)。
所以,研究统计、会计核算体制,一定要和企业的组织体制,特别是要和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二)企业组织系统(P11-12)
为了有效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指挥和管理,必须分设若干管理层次,逐级进行和指挥管理。
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
1、厂部。(P11)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
2、车间。(P11)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班组。(P11)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它由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所组成。
大型企业采用4-5个层次:
四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班组。
五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工段、班组。
产品单一的企业采取两个层次:厂部、班组。
企业统计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国家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统计组织系统。(详见第二章)
二、企业类型(P12)
(一)分类标志及原则
1、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
2、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为标准;
2、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
(二)常用分类标志的分类(P13)
1、按部门分工或经营领域分类(P13-14)
2、按经济类型分类(P14-15)
2、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P15-16)
4、按企业生产规模分类(P16)
5、按企业组织形式分类(P16-17)
6、按其他标志分类(P17)
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P17)
(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P-18)
主营即指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附营即指企业为主营项目服务的或是企业主营项目以外的其他非主营活动。
(二)企业的多种经营(P18)
& 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P19)
一、企业活动条件统计(P19-20)
(一)企业内部活动条件统计(P20-21)
1、人力统计。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统计(P20)
2、物力统计。包括劳动手段统计和劳动对象统计两个方面内容。(P20)
2、财力统计。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统计。(P20-21)
二、企业投入统计(P21-22)
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投入,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还有劳动力的投入,体现为企业工资资金等劳动报酬的投入,即活劳动的投入。
(一)物化劳动投入统计(P21-22)
(二)活劳动投入统计(P22)
(三)综合投入统计(P22)
三、企业产出统计(P22-24)
(一)成果表现――实物量(P22-23)
1、产品品种(P23)
2、产品质量(P23)
3、产品数量(P23)
(二)成果表现――价值量(P23-24)
1、价值构成
2、价格表现
四、企业经济效益统计(P24-26)
(一)从生产角度和使用角度考察经济效益(P24-25)
从生产角度看问题,将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对比,也就是将投入与产出对比,称为经济效果;从使用角度看问题,将有用成果与满足需要对比,也就是将产出与实际满足需要对比,则为经济效用。经济效益则为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用相乘的总和。
(二)从劳动投入考察经济效益(P25)
(三)从管理水平等其他因素考察经济效益(P26)
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P26-27)
(一)企业经济活动条件指标体系(P26)
(二)企业投入指标体系(P26)
(三)企业产出指标体系(P27)
(四)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P27)
& 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P28-33)
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P28-30)
(一)企业统计核算(P28)
(二)企业会计核算(P29-29)
(三)企业业务核算(P29-30)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P30-33)
(一)三大核算的相互关系(P30-31)
在企业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二)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
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具体内容如下:
1、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
2、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
3、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4、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三、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P32-33)
& 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经济、管理诸学科的关系
一、与企业经济学的关系
二、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三、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