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秋水》

2015-09-24 16:22来源:福建自考网
《秋水》
  《作家作品》
  庄子 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3.本文主要采用类比论证法,同时也有归纳法,演绎法。
  4.善用比喻
  (1)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篤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也是排比句)
  (2)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也是反诘句)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也是反诘句)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也是反诘句)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也是反诘句)
  5.排比句
  (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2)见上面例句’
  6.反诘句
  (1)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重点段落分析》
  文章开始第二段开头:
  人的认识受到环境、时代、所受教育的限制,因此都是十分有限的。

上一篇: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寡人之于国也》

下一篇: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五代史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