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第二章

2015-09-18 15:54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内涵包括哪些?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答: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历史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B、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C、爱国主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D、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E、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4、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行为原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发展的动力源泉。
5、为什么要反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
答: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人类文明是多样性的存在。
6、“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答案要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利益主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间最重要的相互制约和抗衡力量。
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速提高综合国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反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
7、怎样认识时代精神与爱国主义的关系?
答: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
8、简述时代精神的内涵?
答:改革创新式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9、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A、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C、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0、怎样认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
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地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的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同样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昭示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矗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透过这一座座丰碑,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骨,而且也能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的艰辛历程。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11、何谓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上一篇: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第一章

下一篇: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