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第一章

2015-09-18 15:54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一章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理想信念的特点;理想信念的类型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具有1思想性与实践性2时代性与阶级性3多样性与共同性
理想信念可分为四种类型: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2、理想信念的作用是什么?
答:第一,是人生的精神导向。第二,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第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4、论述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必须选择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据。
  答: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必须选择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对人生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⑴ 一个人如果真正想为人类解放和幸福、为社会进步服务,他必然会选择共产主义理想。我们作为创造历史的现代人,继承着人类一代一代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等社会成果,享受着社会发展到现代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产物。我们不应只当继承者、享受者,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应当造福于子孙晚辈,就应当为社会创造新的成果。
  ⑵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理论和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理想,但首先是一种社会的现实运动,是一种实现理想的实际运动。它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经过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
  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用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去团结全国人民并努力实现。有了理想,就有了铁的纪律;有了理想,就有了凝聚力,就能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⑷ 人在自我塑造中需要追求理想人格。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庸人。追求的理想不同,就会成为不同人格的人。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不仅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而且也包含着理想人格的价值标准。共产主义理想引导人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格方向迈进,也指导着人的自我塑造活动。
  总之,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生自我实现活动的指导思想,它使人通向理想的未来,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和价值。
5、试论社会主义信念的确立及其意义。
  答:作为当代青年,应确立科学信念,自觉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1)我们之所以提倡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它是科学。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具有社会主义信念的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信仰作为行动准则,坚信社会主义必胜,并决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无产阶级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基于对科学预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地自我完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社会主义能取得最终胜利,并向更高阶段共产主义发展也就成为历史必然。
  (2)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发展也会出现曲折和反复,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不悲观失望,更加坚定信念。如果一个人在追求革命目标时,不能忍受失败,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新的真理。一个人目标的追求和信念,不能以暂时的失败来衡量,而要以是不是科学来判断。科学的东西,最终是要胜利的。所以,当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暂时困难和曲折时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念。
综上所述,确立科学信念,就是确立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努力实践,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伟大的胜利。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答: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7、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答: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无谓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7、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性,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具有健全性。
8、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什么关系? 结合自己的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答: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有志于成才的人,都必须树立这一共同的理想,并把它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个人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之源,不断地追求崇高,不断地实现个人的完善。因此,我们时常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崇高理想的指引。
   结合自身实际谈……
9、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答: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同于现实,理想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内在联系。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因为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所以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正因为人们不满足于现状,才要求变革现实,理想的能动作用也在于此。我们决不能因为理想和现实存在矛盾,就怀疑历史发展规律并对理想产生动摇。  
上一篇: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绪论

下一篇: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