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00107现代管理学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七章激励

2015-08-21 09:39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七章  激励
1.简述激励的含义?
答: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重点】激励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
 
3.简述产生动机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1)由于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求、欲望和驱动力;
   (2)个体受到客观存在的刺激。
 
4.【重点】简述激励方式有哪些?
答:(1)目标激励  (2)奖惩激励  (3)竞赛与评比激励  (4)关怀与支持激励  (5)榜样激励
 
5.【记忆】简述小克劳德·乔治提出的激励原则是什么?
答:(1)目标明确  (2)提前参与  (3)从实绩出发  (4)及时交流  (5)重在鼓励
   (6)真诚相符  (7)表扬要坦率、真诚  (8)化解消极因素  (9)思想开放
   (10)少批评  (11)尽可能使人们对工作感兴趣 (12)不要怕放权  (13)少威胁
   (14)宽宏大量
   (15)爱员工
 
6.【重点】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是什么?【200904单选】
答:(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维持体内平衡的需要,包括维持生存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
   (2)安全需要。对免除危险、消除威胁的各种需要。
   (3)归属需要。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要求在社会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得到他人的承认。
  (4)尊重需要。追求自尊、自重并能获得他人的好评与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7.【记忆】简述需求层次理论的局限性?
答:(1)马斯洛对人类需要层次的概括过于简单化。事实上,人类的需要极其复杂多变,难以全面、完整地概括。
   (2)马斯洛对人类需要层次递进关系的分析过于机械。人类需要的层次递进并非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自然过程。
   (3)需求层次理论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
 
8.【记忆】简述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美国行为科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
一、人的社会性需要并非与生俱来。
二、人类社会性需要的内容。
(1)成就需要。即按高标准行事,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
(2)权力需要。权力需要即影响和控制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愿望。
(3)社交需要。即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取认可、理解、支持与尊重的愿望。
三、有效管理者的需要结构。
 
9.简述保健因素的含义?
答: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10.简述保健因素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1)管理政策  (2)管理方式  (3)监督方式  (4)工资收入  (5)人际关系
   (6)安全状况  (7)生活条件
 
11.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200804单选】
答: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满意因素)。
(2)人的需要都可以归结于保健需要或激励需要,不同需要的追求者,其心理与行为特点不同。
(3)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
 
12.【记忆】简述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200904单选】
答: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V·E
(1)M-激励力量,即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行为动机的强度;
(2)V-目标效价,即达到目标后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
(3)E-期望值,即达到目标并获得相应价值的概率。
 
13.简述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14.简述公平的含义?
答:公平,是指人们觉得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15.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人们不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
   (2)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16.简述公平理论的不足?【200804判断】
答:(1)只注重分配公平,即物质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
   (2)忽视了程序公平,即确定利益分配程序的公平。
 
17.强化理论又称行为修正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布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18.简述强化的含义?
答: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19.简述强化的类别?
答:依据作用发挥上的差异,强化可以划分为:
(1)积极强化  (2)消极强化  (3)惩罚  (4)消退
 
20.【记忆】简述强化的原则?
答:(1)设立目标体系。
   (2)快速反馈,及时强化。
   (3)奖罚结合,以奖为主。
   (4)奖人所需,形式我变。
   (5)多用不定期奖励。
 
21.简述归因的含义?
答:归因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依据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特征对其心理状态作出解释和推断。
 
22.简述归因理论研究的内容?
答:(1)人员行为的归因,即依据人们的外在行为和表现,对其心理活动作出推论;
   (2)人员心理活动的归因,即研究人们心理倾向的形成及心理活动展开的影响因素;
   (3)对未来行为的预测,即依据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习惯化的行为表现,对他们在未来一定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行为作出评估、判断。
 
23.简述判断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是内因还是外因的标准有哪些?
答:(1)一贯性标准,即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是否统一,是否保持一致;
   (2)普遍性标准,即知觉对象在其他人身上是否引起了相同的反应;
   (3)差异性标准,即知觉者对其他知觉对象是否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24.简述人们的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于什么?
答:(1)努力。是内因、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2)能力。是内因、稳定因素、一定条件下是可控因素。
   (3)任务难度。是外因、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4)机遇。是外因、不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上一篇:00107现代管理学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六章领导

下一篇:00107现代管理学自考考前重点串讲:第八章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