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2)

2015-07-22 15:27来源:福建自考网
企业管理的产生与二重性
  一、企业管理的产生
  二、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企业管理二重性的含义
  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企业的二重性是指: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适应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企业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
  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
  要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执行两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一是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3、企业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意义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对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态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有分析有选择的学习和借鉴。(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地借鉴)
  企业管理的职能、任务和内容
  一、企业管理的职能
  1、计划
  在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它是首要职能。
  ⑴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预测内外环境)
  ⑵制定企业中长期和近期目标;
  ⑶决策;
  ⑷编制企业综合计划和各项专业计划,落实决策方案;[判定计划(战略计划、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实施]
  ⑸检查监督。
  检查监督是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相互交叉的一项工作。
  2、组织工作
  计划职能为组织职能规定了方向,组织职能为计划任务的完成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⑴设计组织结构——部门划分;
  ⑵层次-宽度协调;
  ⑶集权分权管理。
  3、人事管理
  ⑴招聘、选拔;
  ⑵使用;
  ⑶考核;
  ⑷奖惩;
  ⑸培训。
  4、指挥职能
  指挥职能是由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形式的一种职能,实现有效指挥,必须建立以管理者为首的集中统一的、高效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
  ⑴集权→艺术
  ⑵分权
  5、控制职能
  ⑴拟定标准现场
  ⑵衡量实际工作成效反馈
  ⑶纠正偏差前馈
  二、企业管理的任务
  1、提高经济效益;
  2、培养人才;
  3、社会效益。
  三、企业管理的内容
  1、不同层次的管理
  ⑴高层管理核心内容是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这是关系企业前途与命运的头等大事。
  ⑵中层管理一方面对高层管理发挥参谋与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对基层管理进行指导、服务与监督。
  其内容是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构成要数为对象,即开发、供应、生产、销售,人、财、物、信息。
  ⑶基层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层,内容包括:工序管理、物流管理、环境管理、规范化管理、职工自主管理、基层组织管理。
  2、各项专业管理
  ⑴技术开发管理:产品开发、工业开发、设备开发、材料开发、能源开发;
  ⑵生产管理:工厂布置、生产过程组织、劳动组织、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
  ⑶物资供应管理:采购、储备、保管、发放、合理使用;
  ⑷市场营销管理:市场研究、订货合同、销售渠道、广告宣传、产品定价、为用户服务;
  ⑸财务管理:资金筹措、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管理。
  ⑹人事管理:招收、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升迁。
  企业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管理方法路基础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观点
  自然系统、人造系统。
  人造系统的特点:
  ⑴集合性:指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相互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它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⑵相关性:指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不是彼此隔离、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
  ⑶目的性:具有整体目的。
  ⑷环境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所处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2、信息论观点
  企业管理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企业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二是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
  3、控制论观点
  ⑴拟定控制标准;
  ⑵衡量实际成果;
  ⑶纠正偏差。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二、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⑴行政方法;
  ⑵经济方法;
  ⑶法律方法;
  ⑷教育方法。
  2、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一般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以电子计算机和各种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借助多种数学方法,去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必须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权衡与分析判断,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与作用
  1、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⑴科学性;
  ⑵群众性;
  ⑶先行性。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⑴基础工作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
  ⑵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⑶基础工序是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⑷基础工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
  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一般要求
  三、企业管理的几项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凡是没有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的都要制定企业标准。
  企业应注意逐步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执行。
  2、定额工作
  包括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
  3、计量工作
  4、信息工作
  ⑴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
  ⑵科技经济情报
  企业所需情报就其性质来划分,有经济情报和科技情报两类。
  ⑶科技档案
  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
  ⑷数据管理和资料贮存
  5、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分三类:①基本制度;②工作制度;③责任制度。
  基本制度中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制度。
  企业的岗位责任制有工人岗位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一般由基本职责、业务流程和考核标准三部分内容组成。
  6、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应知”——理论;
  “应会”——操作。
上一篇: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1)

下一篇: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