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福建自考网!福建自考网为考生提供福建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福建教育考试院www.eeafj.cn为准。
福建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押题资料
想要了解试卷全部的内容,加入【考生交流群】。
《幼儿园课程》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知识点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对课程的理解:
一、课程的内涵
1、课程的四大类定义
①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的内容,课程简述教学科目或教学科目的总和
②课程即计划: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是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③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还包括学校活动及其进程和安排
④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简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二、课程的分类
①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②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③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情意性课程
④古德莱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习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⑤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影响,又称正规和形式课程)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存在的影响)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
2、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
3、经验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包括正规和非正规,也包括计划和非计划
4、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5、幼儿园课程强调整体结构
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课程目标:指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
2、课程内容:指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
3、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4、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完成,同时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知识点二: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
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
1、课程理念:就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是课程的灵魂与支点
2、幼儿园课程理念:指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2、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
3、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①做中学、②玩中学、③生活中学)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来源
①对幼儿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2、筛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个依据
①教育哲学②学习心理学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①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②年龄阶段目标
③单元目标
④教育活动目标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①以内容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五大领域分别确定的目标
②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类型
①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
习课程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②表现性目标:指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化,而不是一致性
2、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
①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如,培养、鼓励、帮助)
②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如,增进、
注意、能理解)
3、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主要事项①对于总目标:不用表述太具体,原则性地指出目标涵盖的范围和方向
②对于单元目标:1.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应包括五
大领域的目标以及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3.单元目标虽要兼顾
全面,但可有重点4.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有交叉重复
③对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1.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不必面面俱到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
1、课程内容的范围
①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②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
③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
2、课程内容的类型
(1)按学科结构分类: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
(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
(3)按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
(4)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
(5)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划分: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1、幼儿园课程内容有效组织的标准
①连续性:指主要课程经验的直线式重复
②顺序性:强调要将每一后续经验都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且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
③整合性: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性强调课程应加强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幼儿逐渐获得统一观点,并逐渐增强经验对行为的指导作用
④平衡性:考虑各领域课程内容的比重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
①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②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3、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
①学科课程: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
(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
②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强调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组织课程内容最关注的是儿童自身
③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
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
1、游戏活动(主导活动)2、日常生活活动3、教学活动4、环境创设5、家园合作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类型1、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是幼儿园教育由构想变成现实的条件保障,也是蕴含各种教育目标的园内外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
2、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
(1)按课程资源的性质分类
①自然课程资源: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环境
②社会课程资源: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及所有社会活动资源
(2)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
①园内课程资源:指幼儿园范围内的人、物以及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
②园外课程资源:指存在于幼儿园之外的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可
以利用的资源
(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
①素材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
②条件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的资源,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途径和组织方式
二、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三、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
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
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
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计划是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的必要手段;也是组织有效教育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监控的重要依据
二、各类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
1、总体计划(纲要)
2、年龄阶段计划:从幼儿年龄的角度出发,分别制订小、中、大班级教育活动计划
3、学期计划
①一般在开学之初幼儿来园之前制订
②从方向上和整体上把握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
③须基于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同一年龄段各班级年度计划可以有所不同
4、单元计划
①一般应在活动组织之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完成。
在以某一领域为主要内容组织活动时,要根据该领域的教育大纲和前一周幼儿的情况制订单元计划
②在活动安排上,要遵循均衡性和灵活性原则,即每一单元活动应尽量考虑各领域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避免内容过于集中,同时要关注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
③不仅要考虑教学活动,也要认真安排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各类活动
④为避免幼儿精神疲劳,相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之间应有适当的时间差
5、具体活动计划:要避免泛谈、空洞三、制订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将所有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都考虑在内,这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
2、统整性原则:要考虑如何有机整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根据每个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途径的作用、特点等统筹安排,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3、衔接性原则:小、中、大班年龄阶段的课程计划要注意相互衔接,不同层次的课程计划也要注意项目衔接,减少不必要的循环和重复,同时也避免断裂和落空,总体计划、年龄阶段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也要协调一致灵活性原则:充分考虑本地、本园及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因班制宜、因人而异
知识点三: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实施概述: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活动的开展
1、引发幼儿学习的动机
2、鼓励并支持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交往、探究等进行学习
3、观察幼儿
4、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游戏活动的组织
1、提供游戏资源
2、游戏中的观察记录
3、游戏中的及时指导
①平行式介入:指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
②交叉式介入:指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③垂直式介入:指教师以老师的身份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
三、日常生活活动开展的原则
1、教养并重原则2、关注差异原则
3、轻松温馨原则4、相互渗透原则
5、以非正式指导为主的原则
四、环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①参与性②互动性③适宜性④挑战性⑤丰富性
五、家园合作中的家长角色
①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②学习环境的共同创设者
③儿童经验的观察者和分享者
④幼儿园教育事务的志愿者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关系性原则:指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家园之间应构建互相信任、彼此接纳、相互支持的关系
2、整体性原则:教师要切实发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和家园合作等各类活动的作用,使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课程目标
3、主体性原则:幼儿和教师都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
4、活动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实施要以活动为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5、针对性原则:教师应针对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知识点四:幼儿园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概念
1、概念: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系统、全面的相关资料,科学地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
1、课程诊断: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方案,课程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该课程方案的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
2、课程比较:对不同的课程方案,通过评价可以比较它们在目标设计、内容安排、课程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各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这些课程方案的价值,对课程做出选择
3、成效的判断:一项课程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评价全面衡量,做出判断
三、课程评价的类型
1、从评价的作用和进行的时间来划分
①形成性评价:指为改进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在课程运作的过程中进行,也称过程评价
②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对其效果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课程质量的整体看法
2、从评价指向的对象、关注的问题和评价的方法来划分
①内在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不涉及课程计划可能有的效果,关注的是“这个课程好在哪里”
②效果评价: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关心的是“课程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如何”
3、从评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处理技术来划分
①量化评价:一种运用数学与统计学工具,收集、处理评价对象资料,通过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
②质化评价:一般通过自然情景下的调查,或对各种口头的、书面的材料加以细致的分析,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揭示其中的意义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程序
1、明确课程评价的目的,即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题现象上
2、设计评价方案
3、实施评价方案,搜集评价信息
4、分析评价资料
5、解释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观念:
1、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是为了推动评价对象的成长和进步,包括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幼儿和家长等参与的评价制度
3、评价方法的情境性:幼儿园课程评价离不开真实、自然的具体情境,离开了具体情境,评价就难以得到真实的信息。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4、评价的过程性:课程评价应成为与课程运行融为一体的过程,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始终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客体
1、评价客体即评价的对象,包括三部分内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效果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
1、评价主体即评价者。行政人员、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幼儿以及家长均是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者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准则
1、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是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确定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按一定的层次而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即为指标体系
(1)设计原则
①一致性原则:指标体系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同一指标体系内的各项指标应从不同侧面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协调一致
②完备性原则:要完整地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不能遗漏任何重要指标。
③可测性原则:最低层次的指标要能够直接观察或测量,可以用可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
2、概括性问题:将评价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抽象问题,类似于调查提纲
(1)设计原则
①针对实际的原则:必须是评价者所关心的、急于解决的问题,可以有效的直接用于教育决策和改进工作
②简洁明了的原则:问题表述应该简洁明了,以免让评价主体产生理解偏差,造成评价失误
③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抓住评价中的主要因素,强调总体判断。
3、指标体系和概括性问题的关系
①指标可以看作概括性问题的分解和具体化、行为化
②概括性问题是指标体系的概括和抽象
③相互联系,互相转换
4、指标体系的设计
①提出初拟指标:评价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分解这个目标,提出尽可能详细的初拟指标
②对初拟指标进行归纳、筛选
③论证修订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例:
一、档案袋评价
1、档案袋评价的含义
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汇集起来的信息总和,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努力、进步、学业成就
2、档案袋评价的基本理念
①课程、教学、评价改变了过去的单向线性范式,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动态、循环的范式(课程、教学和评价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圈)
②评价是一种“嵌入课程”的评价,即评价是正常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件只发生在特定时空、与日常教学隔绝的事情
③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而获得的成就为目的,不同于传统评价主要关注儿童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
④儿童是档案袋内容选择的重要决策人,档案袋评价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他们学着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
3、档案袋评价的运用
①档案袋评价的目的
②档案袋评价的内容
③档案袋评价的标准
④档案袋评价结果的呈现
4、档案袋评价的优越性
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真实、全面、动态,能反映儿童千姿百态的个性
①依据教育者对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的直接观察,以及幼儿在活动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
②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反映幼儿在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情感倾向的发展水平,可全面的评估幼儿的成长状态
③对幼儿的优缺点提供纵向的描述,使我们了解幼儿学习发展的各个领域的特点,清楚地看到每个幼儿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评价
④可以收集幼儿不同直观表现材料,展现幼儿的发展特点,反映幼儿的发展特点,反映幼儿千姿百态的个性特征
二、多彩光谱评价方案
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合作完成的。
“光谱”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指人的多元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
1、评价方案的理论基础
①多元智能理论②非普遍性发展理论
2、多彩光谱的评价特点
①在评价目标上,首先是发现儿童的强项,主张为促成儿童积极变化而提供基础,强调在儿童的强项与弱项上建立联系,最终促成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②在评估的重点上,强调发现并赞扬孩子的强项,以此为切入点,给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
③在评估的环境上,看重的是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具体活动中对儿童进行评估
④以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普遍性发展理论为基础,评估的范围和程度更广、更深
⑤在评估的结果上,除了对课程有补充和发展作用以外,还能够对儿童个体和班级整体产生积极影响
⑥是一种评估与课程密切结合的动态评估。它从一种更广、更深的角度来看儿童,评估所用材料既是学习的材料,也是评估的工具,它模糊了课程和评估之间的界限
三、作品取样系统
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的迈索尔斯与其同事研发而成,是专门为幼儿园和小学设计的儿童学习发展评价系统。它以教师在日常情境中观察儿童积极从事与创作作品的经验为基础,提供一套方法来认识及监督孩子在社会、情绪、体能及认
知方面的进步与成长1、作品取样系统的基础和实质——表现评价
(1)表现评价:指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境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评价方式
(2)表现评价的特点
①真实的评价情境
②反映儿童的综合智能
③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2、作品取样系统的基本内容
①对儿童的观察——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提供全面又符合儿童发展的“图像”——告诉教师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期待儿童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还提供了观察的“镜头”——判断他们的发展与成长
②作品集,提供有关儿童思考和学习的质性资料,通过有计划地收集可以展现儿童努力、进步与成就的作品,呈现每位儿童的特点以及进步情况
③综合报告表,全面深入地展现儿童在每一个领域的表现与进步,做出有关儿童
表现与进步情况的评定
3、作品取样系统的评论
①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注重评价儿童学习的过程,注重评价与教学的有机联系,注意到儿童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促使教师理解与认识儿童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并加以鼓励,促使儿童与家庭都积极地参与评价的过程
②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框架,使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既全面又深入。以多元化的方式记录了儿童在不同的时间里多个学习领域的技能、知识与综合能力
③是一个弹性的评价机构,可以根据各地、各园、每个教师、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改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知识点五: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
核心课程设计——以主题(单元)活动为例:
核心课程:强调以人类社会的主要功能和社会问题为核心组织课程要素
一、主题活动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
①主题是其自身及相关内容的集合
②主题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
③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
(幼儿发展层面的综合、学科领域层面的综合、各类教育资源的综合)
2、主题活动的含义
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
①主题活动的知识观是事物本位的
②主题活动的持续阶段是灵活的、弹性的
③主题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
二、主题活动的特点、优势及局限
1、主题活动的特点
①打破学科局限,使课程具有整合性
②营造问题情境,使课程更具探究性
③主题灵活开放,使课程具一定生成性
④活动形式多样,使幼儿学习具有建构性2、主题活动的优势与局限
(1)主题活动的优势
①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突破学科知识的体系,以中心话题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有助于幼儿新旧经验产生衔接,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的学习方式
②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主题往往是教师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或者与幼儿讨论确定的,主题的变化与调整也是基于幼儿活动中的反馈
(2)主题活动的局限
①活动内容的学科体系化不足,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学科经验,获得的经验往往碎片化的,不利于学习那些逻辑及其严密的学科
②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幼儿观察、课程设计、拥有较丰富广泛的知识以及联系这些知识的能力
三、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主题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在进行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教育目标
2、适宜性原则:在进行主题选择和活动内容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符合
其身心发展水平,促进其适宜发展的内容
3、均衡性原则:在计划主题活动时要注意五大领域的均衡,并兼顾不同的活动形式
4、灵活性原则: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为及时调整主题预留可能
四、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1、选择主题
(1)主题来源
①来源于学科或领域
②来源于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
③来源于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原理或变化规律
④来源于文学作品
(2)选择主题应考虑的因素
①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心理水平,这是决定主题选择的首要因素
②教师的能力、特长、专业知识,这是决定主题开展的可行性和主题发展的方向
③主题自身的教育价值
④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主题的命名:具体、明了、富有情趣,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
2、确定主题目标:(主题目标既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导向,也是评估主题活动效果的标准)
①相应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一般性目标
②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③幼儿在不同领域内的学习需求
3、制定主题网络
(1)何谓主题网:通过“脑力激荡”而调动起来的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结构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关系的联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2)如何制定主题网络
①脑力激荡②归类③命名④连网⑤修改或完善主题网
4、拟定活动纲要
5、设计具体活动方案
6、进行检核评估
五、主题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1、防止“拼盘”现象,强调事物的综合性和整合性是主题活动的特点,要尽量涵盖各领域的学习,做的均衡分布
2、处理好活动计划与幼儿经验建构的关系,遵循灵活性原则,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留出空间,计划应对各种可能充分预估,但不要过细过详
3、巧妙控制主题活动的容量,勿追求过多的活动,避免教育空缺,活动设计时要防止出现“死角”
领域课程设计——以学科活动为例:
一、学科活动的内涵
一种以知识的自身体系为基础,同时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形式
二、学科活动的特点
①幼儿园学科活动是一种广域课程
②幼儿园的学科活动是一种“前学科”一般组织松散,多以表象和初级概念为核心
③幼儿园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是掌握学科知识
三、学科活动的设计原则
1、以幼儿心理逻辑为引领
2、兼顾不同学科自身的逻辑
3、注重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设计
四、学科活动的设计程序
1、确定学科目标体系2、制定活动计划3、设计教育活动
五、学科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1、目标的合理性
①活动目标必须具体、可操作性、可检验
②目标要适宜,要适合特定年龄段的幼儿,对幼儿要求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适宜
③目标的数量要适宜
④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幼儿发展和学习的特点,考虑顺序,避免随意确定,难易颠倒
⑤对其他相关学科目标要充分予以关注,尽可能关注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
2、内容的适宜性
①内容应根据目标来确定
②内容的生活化,与幼儿生活环境相关,适合幼儿的需要
3、方法的有效性
经验课程设计——以区域活动为例:
一、区域活动的内涵
1、含义: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教育活动之一,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兼顾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将可利用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在其中通过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样化的学习经验的活动类型
2、区域的特点
①区域具有观念性
②区域具有动态性
③区域具有开放性
④区域具有对话性
⑤区域具有参与性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
1、活动自主性高2、个体化活动为主3、指导具有间接性
三、区域活动的价值
1、有利于发展幼儿行动的目的性、对行动控制能力及幼儿的独立性
2、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
4、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四、区域设置的原则
1、区域的分类
(1)探索性区域:主要进行对实物的操作活动,其目的偏重于发展幼儿对客观世界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意愿、行为与能力
①生活区(健康、社会领域)②语言区(偏重语言领域)
③益智区(偏重科学领域)④发现区(偏重科学领域)⑤种养区(偏重科学)
(2)表现性区域:指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引导下,利用区域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活动的区域类型
①角色区②建构区(结构游戏区)③表演区(戏剧、歌舞表演)④美工区
(3)运动性区域:指专供幼儿进行大肌肉动作的区域,一般设在户外
①固定器械区②可移动器材区③自然游戏区
2、区域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方面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需求,开设蕴含不同发展功能的区域,以期借助区域活动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幼儿发展的全面性、活动领域的全面性)
(2)行动性原则:能够满足幼儿的摆弄、操作、探究、实验、创作、表演的需要,支持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建构经验
(3)生活化原则: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源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
(4)动态化原则:根据影响区域活动开展的因素,灵活增减或调整区域
【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调整区域
②根据幼儿兴趣与需要调整区域
③根据正在开展的主题调整区域
④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调整区域
⑤根据可利用的资源调整区域】
(5)效益性原则:指所开设的活动区域的种类和数量要充足,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但又不能造成闲置和浪费,要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创造最大效益
3、常见区域价值
五、区域环境创设的内容及要求
1、区域材料的投放
①材料的安全性
②材料的丰富性
③材料的层次性
④材料的可探索性
⑤材料的易得性
2、区域背景环境的创设
①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②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支持幼儿持续探索
③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提升幼儿自我教育④利用区域背景环境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
3、区域规则的制定
①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②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
③要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
④要以多种形式呈现规则并提醒幼儿
知识点六: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
蒙台梭利课程:
一、理论基础
1、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儿童运用在世界中对自己的发现来创造自己的‘心理肌肉’
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3、儿童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1)“工作”: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使儿童心理的发展
(2)“工作”的特点:
①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
②无外在目标,以“建构为人”为内在目标
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
④须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
⑤以环境为媒介来改进自己,形成与塑造自己的人格
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率进行,为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进行
4、教育要以“自由”为基础,但这种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二、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1、课程目标
①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②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2、课程内容(以感觉教育为核心)
(1)日常生活练习
①基本动作②社交行为③关心环境的行为
④自我服务的行为
(2)感觉教育
①应重视视、听、触觉训练,特别是触觉训练
②应把握感觉教育的敏感期
③感觉教育的刺激应该孤立化
④感觉训练要通过具体的程序
(3)语文教育
①听、说的教育②写、读的教育
(4)数学教育
①算数——数科学
②代数——数的抽象
③几何——抽象的抽象
(5)文化教育
3、课程组织:以教具为中心,教具依据儿童各敏感期而设计,顺序很清楚,儿童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去操作
4、课程实施
(1)有准备的环境
①自由的气氛②丰富的环境③有秩序④真实与自然⑤美感与安全
(2)教具——工作材料
【教具特点:①刺激的孤立性②操作的顺序性③工作的趣味性④自我教育性】(3)教师的作用
①观察者和研究者
②环境准备者③指导者
三、对蒙台梭利课程的评价
1、优点:
①重视儿童的自由,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
②强调儿童个别化的学习,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指导
③有完整、成套的教具材料进行具体实施,使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2、缺点:
①其试图通过事先预备好的教具和环境来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但实际其所设计的教具种类和刻板的指导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儿童所有的兴趣和需要
②较依赖教具促进幼儿发展,但对儿童实际生活经验关照不多
③偏重于认知发展和习惯的养成,不注重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五指活动课程(陈鹤琴):
一、理论基础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五个条件:有强健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有合作的态度;有服务的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二、五指活动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发展幼儿的心智和身体
①做人: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和服务精神
②身体:有健康的体格、卫生习惯和相当的运动技能
③智力: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和表意的能力
④情绪:能欣赏自然和艺术美、养成快乐精神,打消惧怕情绪
2、课程内容: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3、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环境为中心组织课程,实施“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主张最好由一位教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
4、课程实施:①将“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②创设充分、适宜的物质环境
③采用游戏式教学法
④多采取小团体教学
⑤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⑥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5、教育评估:结合儿童心理和认识上的特点,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评估
三、对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
节行为课程(张学门):
一、理论基础
1、儿童观:儿童是生长的机体
2、儿童发展观:儿童的成长是其心身与环境交互反应的结果,通过交互作用,儿童获得经验,也就获得成长
3、课程观:
①课程是经验,是通过幼儿与环境相接触获得的,不可由他人传授而获得
②课程是人类生活的经验,不是自然经验
③课程是人类生活中有价值经验的选品
二、行为课程的基本含义
1、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驾驭环境的能力
2、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3、行为课程完全根据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4、对于幼小的儿童,不能仅凭抽象的言语或线条的图画,来介绍类别的教材,只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力量
三、行为课程方案
1、课程目标
①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
②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
③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
④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做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2、课程内容
(1)教材来源
①个体本身发展所得
②和自然环境相接触而得
③从社会环境交际而得
(2)课程内容划分
①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即儿童自身发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
②儿童自然环境,即儿童周围生活中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
③儿童的社会环境,即儿童现在生活与未来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
(3)选择教材的五条标准
①应合于儿童的需要
②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
③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
④应顾到社会生活的需要
⑤一切冲动习惯态度
3、课程组织
①应估量环境,经验不是儿童内心单独的力量,大多起于环境的感受,要分清楚儿童生活的环境,就可以推定他们的经验
②选择中心活动,选择的标准:活动必须普遍、活动必须真实、活动必须具有代表性、活动必须有利于将来的行动
③拟定课程计划,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课程计划,并采用单元教学来进行(具体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
4、课程实施
①知识上的准备②技术上的准备③作业程序分析的准备④工具、材料的准备
⑤集中心力的准备(心理准备)
5、课程评价①对幼童的行为应有检讨
②对幼童的行为应有继续的注意
③对幼童的行为应有记录
④对幼童的行为经验应有估计
四、对行为课程的评价
知识点七: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一、理论基础
1、儿童是在交往中发展的
2、教学引导发展,并促进发展
3、幼儿园教学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
4、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应具有双重性(学校的大纲,儿童自己的大纲)
5、学前教学应帮助幼儿掌握系统化知识
6、作业教学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二、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体系
1、教育目标与任务
①保证和增进儿童的健康;促进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培养体育活动兴趣;形成运动技能和文明卫生习惯
②形成对周围生活中最简单现象的正确观念;激发认识兴趣,发展求知欲;培养智力活动的技能和技巧,发展认知能力
③培养幼儿热爱故乡和祖国,关心和尊重周围的人;形成集体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萌芽;培养纪律和文明行为,以及诚实、善良、勇敢、正直等优良品质和个性特征
④教育幼儿认识并尊重成人的劳动;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形成最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发展独立性
⑤发展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初步能力
2、教育内容p181-185
①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
②作业教学
3、教育组织与实施
(1)教育组织与实施途径: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
(2)教学方法
①从教学形式上分为:直观法、口授法、游戏法、实践法
②从教师影响儿童的方式分为:直接影响法、间接影响法、问题法
4、教育评价:教师作为评量者,可以通过观察、情景测验、作品分析等方法评定儿童已有水平,可以在引导儿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新问题的同时,理了解其发展潜力
三、对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评价
高瞻课程:
一、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①儿童认知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②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主动建构而非直接传授获得发展
③强调儿童主动学习
2、维果茨基、杜威、斯密兰斯基、埃利斯等人的观点
二、高瞻课程方案
1、课程目标:促进儿童建立个人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独立性以及目标导向的
生活方式,为儿童将来成为自立、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2、课程内容:8条领域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
①关键发展性指标:“关键”指这些经验是幼儿应该学习和了解的有意义的观点;“发展性”传达了学习的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观点,课程必须与某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指标”用来强调教育者需要证据来证实幼儿正在学习或发展那些被认为是为入学或人生做好准备的知识、技能
3、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途径:计划——工作——回顾
①计划时间:幼儿需要确立一个问题或者目标,想象和期待将会发生的行动,表达个人的意图和兴趣,把意图具体化为目标,制订周密计划,持续不断地修正计划
②工作时间:儿童所做的事情是实施其预先制订的计划
③回顾时间:由教师与小组儿童共同参与
(2)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①材料②操作③选择④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⑤成人鹰架
(3)教师作用
①依据关键发展性目标的不同发展水平来观察和解释每个儿童的活动
②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
③计划并提供建立在儿童的活动和兴趣之上的经验
④创设支持性学习氛围和活动关系
⑤布置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舒服且更有组织性的环境中进行主动学习
⑥鼓励儿童有目的地活动、解决问题
⑦促进家长参与
4、课程评估:全面的情境性评估,编制儿童观察记录工具
三、对高瞻课程的评价
①拥有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
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③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一、理论基础
①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
②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③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④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以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
⑤教育的目的是要增加儿童发明和发现的可能性;为学习提供条件,通过一种积极的、相互的交流,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学习
二、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1、课程目标
①建立一所和谐的学校,幼儿们、教师和家长在那里感觉像在家里一样
②要为幼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去创新和发现,语言文字不应作为知识的捷径
③成人必须团结一致,反对给予孩子过度的压力,反对让孩子匆忙脱离童年的做法
④更应该重视孩子成长和成就的全面性和优质性
⑤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2、课程内容
①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方案”
②课程内容来源周围的环境,源自孩子们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源自小组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兴趣
3、课程实施: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展开
(1)项目活动:指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与引导下,对某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的深入研究
(2)项目活动的特点
①弹性计划:指在项目活动之初,教师只预先制定出笼统的、一般化教育目标,具体目标和任务则依靠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以前的经验及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种种假设来确定,不依靠开始的计划,而是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的灵活策略
②合作教学:指师生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幼儿自己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将幼儿的兴趣和努力引导在一个主题上,使幼儿愿意继续学习
③记录档案:指教师通过持续、细心的观察,运用照片、录音、幻灯片、录像、文字说明及实物等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在不同的项目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及记载。档案是教育观察及师幼共同工作结果的系统记录
【作用:促进儿童的学习;支持教师的教学;刺激家长的参与;赢得社区的理解;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
④小组活动:一般为3-5人,或者2人,孩子们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或发现矛盾、冲突,进而重新评价或改变自己的认识
⑤深入研究:突出体现在活动中幼儿对同一现象、概念多角度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其在多种水平上不断提升的重复认识
⑥图像语言:用图像语言去记录和呈现记忆、想法、预测、假设、观察、感觉等,深入探索事物而获得感悟,重新构建先前的认知,并对现象反复探索,然后再建构和共同建构新的认知
⑦开放的环境:大到学校的地理的环境,小到教室内每一个小物件的摆放,都充分地为幼儿的各种互动经验提供便利条件,确保环境成为互动的保障。环境是“第三位教师”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
(3)环境是“第三位教师”
①校园里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环境,即环境具有教育功能
②环境具有问题性,对幼儿的建构式学习产生一定的刺激
③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把能引起相关经验的各种环境因素组合起来
④环境富有弹性,可以根据幼儿和成人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经常以新的面貌激励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4)教师的角色
①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和观察者
②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
③教师是幼儿在项目探索中的伙伴和向导
④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
4、课程评估:真实性评估、情境性评估、形成性评估
三、对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评价
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
一、理论基础1、华德福幼儿课程的哲学基础是人智学理论(史代纳)
(1)人存在的三种方式:身体、心灵、精神。人通过身体与环境接触,通过心灵把印象保存在心里,通过精神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2、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社会性基础是三元社会结构理论
(1)三元社会结构:政治权利、物质经济、精神文化。
3、华德福幼儿课程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的四个组成部分和三个发展阶段(七年发展周期理论)
(1)四个组成部分:物理性躯体、生命体或以太体、知觉体或星芒体、自我意识体
(2)三个发展阶段:0-7岁、7-14岁、7-21岁p209表6-6
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方案
1、课程目标:滋养幼儿心灵,寻求幼儿身、心、灵三个层次的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主要以各种艺术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节日庆典为主
3、课程实施
(1)重视呼吸式的生活节奏
①一日生活节奏②一周生活节奏③一年生活节奏
(2)强调艺术化的教学方式:考虑怎么做比考虑做什么更重要
(3)教师和家长的角色
①教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是重复活动的安排者、是良好生活环境氛围的营造者、是幼儿行为的研究者和观察者、是童年的保卫者
②家长:是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课程向家庭延伸的实践者
4、课程评估
①遵循史代纳发展完整人格与无淘汰的教育理念
②以个别化、动态发展性、多面性作为评价学生的原则
三、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评价
1、优点:①重视儿童心灵的滋养
②课程与生活相互渗透
③课程着眼于全人类教育
2、缺点:①存在一定的神秘主义与宗教倾向,过分强调史代纳的人智学及对人意识的认识
②对待关键期的态度有待商榷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福建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最近更新
- 福建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知识点押题资料 07-06
- 福建自考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 07-06
- 福建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07-06
- 福建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押题资料 07-06
- 福建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押题资料 07-06
- 福建自考00385学前卫生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07-06
福建自考
- 宁德自学考试命题标准是什么? 01-03
- 龙岩自考考试答卷前应注意什么? 01-02
- 漳州自学考试如何选报适合自己的专业? 12-31
- 南平自学考试的报考对象? 12-27
- 三明自考文凭是否得到国家承认? 12-26
- 莆田自考的报考对象? 12-25
- 泉州自学考试学历有什么作用? 12-24
- 厦门自学考试毕业生可以参加考研及考... 12-23
- 福州自考文凭是否得到国家承认? 12-19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