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下)
社会理论目的:
一、是要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存在和表现的程度;(描述性理论)
二、是要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以及多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解释性研究)
三、是要在描述和解释的基础上对未来和未知的领域做出预测。(预测性理论)
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分为:
1、简单描述性命题
2、比较性命题
3、解释性命题
4、预测性命题。
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理论模型常用的表述方式有:
1、变量结构图示法
2、坐标图示法
3、公式法
1、变量结构图示法的优点有:
(1)它可以包含许多变量
(2)能够较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变量结构图示法的缺点:它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坐标图示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公式法是:用数学公式的方式来表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理论模型。
公式法的基本形式是Y=f(x)
公式法的优点: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
公式法的缺点:往往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
社会理论可以分为:
1、宏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
2、微观社会理论
3、中观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