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与区域
1、区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区域空间,特点是具有同质性、内聚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
(1)城市与区域是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和焦点,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制约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模。
(4)城市与其所在区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A)农村的发展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市场;
(B)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上对农村的领导作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城市之间的关系
2、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意义):
(1)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2)能促进产生内部的新陈代谢。
(3)是发挥产生中心作用的前提。
(4)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
(5)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
3、经济区是指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经济原因,自然形成的网状式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1)经济区的基本结构包括:经济中心;交通条件和畅通的流通渠道;地域范围;经济网络。
(2)经济区的特点:
经济区是建立在较为发达的地域分工和专业划协作的基础上的。
经济区是建立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之上。
经济区没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重叠复合。
经济区在组织形式上以网络的形式存在和维持。
(3)经济区的原则: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平等竞争、利益共享原则。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
(4)经济区的分类:
依据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将中国划分为三个带状的经济区,即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
按经济区的规模,划分为省际的大经济区,省(区)内经济区;
按经济区的经济特点,可分为单一性经济区和综合性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