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0662《新闻事业管理》知识点笔记(三)

2018-09-20 10:19来源:福建自考网
知识点笔记(三)

  21、美国报社经常有一个所谓的”执行总编辑”,负责管理购买新闻的事务.
  22、怎样看待美国支票薄新闻现象?
  (1)在美国,法律允许记者对消息来源保密,一些因职务之便而了解隐情、掌握机密的知情人向记者出卖新闻线索、新闻材料,由此记者获得的新闻线索和新闻材料,称为支票薄新闻。
  (2)支票薄新闻的商品买卖是资本主义社会官场腐败,新闻界卑污的一种表现,
  (3)是一种超经济形态的商品,当然不足为训。
  23、对于新闻事业管理学来说,完全有理由把报纸认定为一种商品.同样道理,新闻产品的其他表现形态也是商品.进一步考察表明,新闻产品的出售形式还远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单纯,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新闻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双重出售方式.
  24、新闻版面的出售对象是读者,广告版面的出售对象是广告主。
  25、双重出售方式:它是指新闻机构以一方面低于成本价格,甚至免费赠送,同时按价格原则向广告客房出售广告并获得利润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独特经营模式.
  26、价值原则:在这里指的是按广告客户预期能从刊播广告上所得到的促销效果,即广告版面预期的信息服务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出售价格.
  27、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产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怎样进行的?
  依靠向广告主出售广告时间所获取的收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向受众提供新闻和娱乐节目降低到零,既完全免费。
  广告主购买报纸版面(时间),通常要向新闻机构支付较为昂贵的费用,广告版面的价格通常不是按照成本原则,而是按照价值原则确定。
  28、为什么对新闻机构来说,出售新闻和出售广告二者同等重要?
  (1)两业并重,不仅是新闻机构全面实现自身社会功能的需要(社会功能:发布新闻、鼓动宣传、反映民意、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推销商品6个方面)也是新闻机构建立、健全维生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新闻机构的广告收入不能单纯看做是同广告经营直接有关的广告部门工作人员劳动价值的体现,记者、编辑、播音、主持人的劳动,新闻机构的发行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的劳动,都参加了媒介传播网络的建设。也都参与了广告价值的创造
  (3)新闻版面(节目)的质量是确定并实现广告价值的基础,广告价值的最终实现又反过来能够促进新闻版面质量的提高,
  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建新闻机构“双重出售”良性循环的维生机制。
  29、新闻产品的商品性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新闻产品商品性的最大特点是“双重出售”,除此之外还有:
  (1)使用价值的不确定性。(新闻产品是精神产品,不同人使用价值不同
  (2)价值保持期限的短促性。(保值期限只有一天)
  (3)一次性生产,一次性消费。
  (4)推销范围有限。(超出范围很难推销)
  (5)参与性强。
  30、在新闻事业管理中承认新闻产品的商品性,同新闻工作中新闻”商品化”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容许把”商品性”与”商品化”混淆起来.
上一篇:自考00662《新闻事业管理》知识点笔记(二)

下一篇:自考00662《新闻事业管理》知识点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