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咬文嚼字

2018-07-31 10:32来源:福建自考网
  【咬文嚼字】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
  答:中心论点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第一,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第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主要采用了归纳论证法.

  3、本文有些自然段的开头是 样的:"这就是炼字的好例","这番话不免噜嗦","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试问,这些话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答: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使行文流畅而又紧密关联的作用.

  4、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答:(1)从这里看,套板反应有何危害———根本不是创造,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演绎法
  (3)这段文字的中心旨意是什么?———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5、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答:(1)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有何不同———科学文字注重直指,文学文字注重联想。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和类比
上一篇: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容忍与自由

下一篇: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