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五代史伶官传序

2018-07-30 11:54来源:福建自考网
【五代史伶官传序】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这两个警句告诫后人,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一个人为事业奋斗,都必须勤勉、发奋,不可贪图安逸、意志消沉.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的发奋、勤勉及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1)文章第二段选用了事实论据,用庄宗先成功后失败、先强盛后衰微的历史事实恰当、准确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文章第三段的论点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论据有二:其一是理论论据,《尚书》上的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其二是庄宗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围之,而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本段是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阐释和论证,强调"人事"因素对国家"盛衰"的决定作用.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答:(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2)概括这段文字的论据———历史事实论据,前用国家兴旺事业成功,后用国家衰亡事业失败。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对比。

  5、《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答:(1)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理论论据与历史事实论据。
  (3)作者用什么办法来突出中心观点?———对比。

  6、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答:(1)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2)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例证。
  (3)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后唐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事实。
上一篇: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笔记:秋水

下一篇: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笔记:论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