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
《作家作品》
司马迁 西汉人。撰写《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秦末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失败,身死乌江的历史片段。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的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垓下之围》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
(2)东城快战: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以及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
(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2.作者在文中对项羽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运用了项羽的什么话,这表明了作者对项羽的什么评价?
3次引用了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话,表明项羽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4.分析文中细节的作用。(1)“虞兮虞兮”的悲歌:表现了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2)文中出现三次“天之亡我”,表现项羽至死不觉悟。(3)“瞋目而叱”表现项羽在失败关口仍有英雄气概.(4)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既是报答乌江亭长的好意,又是对战马的爱惜。(5)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是对敌人的藐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