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重点考前串讲:第十一章政治发展

2015-09-02 09:17来源:福建自考网
第十一章       政治发展
1. 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从量到质调整与变革,就是政治发展。
2.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3.政治发展一般采取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4. 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级?
答:第一阶级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研究主题是“现代化”理论。
第二阶级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第三阶级是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研究重点是政策研究。
 
5. 政治发展的动力:是指由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6.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结合政治发展策略,提出推动政治发展应依靠的力量。归纳为?
答:(1)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2)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3)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发展。
(4)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5)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7.【重点】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答:首先,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空想性。
其次,是西方学者忽视或故意掩盖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再次,战后大国奉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和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8.【重点】革命具有什么特征?
答:首先,革命的目标指向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更替,是夺取和掌握政权。
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最后,革命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变革,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斗争。
 
9.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革命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至于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条件?
答:(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
(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提高。
 
10. 简述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条件?
答:客观条件就是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经济下去,被统治阶级由于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不能照旧生存下去,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普遍提高;主观条件就是革命阶级发动强大的革命行动,即根据客观条件成熟情况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
 
11. 【重点】简述革命的作用?
答: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
 
12. 【重点】简述政治改革具有什么特征?
答: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13. 【记忆】简述产生政治改革的根据和条件是?【201201简答】
答:(1)政治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
(3)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社会制度出现结构性弊端,引起社会冲突,就必须进行改革。
 
14. 改革中要遵循基本原则:(1)自上而下。(2)经济改革为先导。(3)一项系统的工程。
 
15.【重点】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步晚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001论述、201201论述】
答:(1)在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和完善民主制度,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2)完善人大及其常委的各项只能,加强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
   (3)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与群众的联系
   (4)加强人大特别是常委会的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委员会的专职化;
   (5)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加强制度建设。
 
16.简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克服的弊端?
答:首先,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状况。
其次,克服官僚主义。
再次,消除封建主义影响。
 
17.【记忆】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实行依法治国:【201110论述】
答:首先,法制是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说明法制是民主的体现。
其次,制度化、法律化反映的广大人民意志必须是取高意志。
最后,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上一篇: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重点考前串讲:第十章政治文化

下一篇: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重点考前串讲:第十二章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