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